本文的引用網址: http://tw.myblog.yahoo.com/jw!chmnFf6LBRm1LUTcnlIM0MPhqwo-/article?mid=73822
不守時 網文
守時是現代人的基本素質。 在登山過程中按時啟程,按時 到達預定地點;在衝頂時無論 成功與否要按時折返。 這些不僅僅是規矩,更是性命攸關。
1997年我在西藏浪卡子縣 攀登卡魯雄峰。那是一座 6,500多米(21,400ft)的山峰。 山雖然不高,但沒有登頂的記錄, 甚至沒有被攀登過的記錄—— 這是一座處女峰。
我們的登山隊伍小得不能再小 ——只有兩個人。 我是從美國過去的; 另一名山友是北京的。
進山的路是漫長的。 我們從北京飛成都,從成都 轉飛拉薩,在拉薩經過四天 的整備後找車抵達浪卡子縣, 再從縣城找車抵達距山峰 最近的村落;然後在村裡租馬匹, 馱上給養和設備向山下進發。
至此我們已經出門10天了, 但還沒見到卡魯雄峰的影子。 在隨馬匹進山的路上遇見兩位 放牛的少年,約十六七歲。我想 可以請他們做我們的搬運工。
卡魯雄峰的營地在海拔4,700米 左右的卡魯雄河岸邊,他們可以 幫我們把設備和給養運到海拔 5,300米的雪線下邊。
我問他們是否能幫忙, 問了半天,沒有反應—— 他們不懂漢話;我也不會講藏語。 我只好指著馬背上的裝備打手勢。 當談到報酬時,我不得不拿出 鈔票比劃,他們似乎是明白了, 連連點頭。最後我將手錶撥到 九點鐘——告訴他們明天九點見, 他們又是連連點頭。
次日九時,不見他們的人影。 等到近十時,人也沒有來。我們 只好先背一些設備上山。十一點 多鐘,這兩位少年才從後邊追上來。 由於語言障礙,我搞不清他們 為什麼來晚了。當日紮營後, 我又拿著手錶向他們比劃—— 明天早上九點要準時。
但第二天情況依舊,他們又晚了 一個多小時。對於他們的這種表現, 我只能搖頭——太不守時,太落後了。
回到拉薩,我把這個故事講給 西藏登山協會的朋友。 他笑道:山區人的時間只是 上午,下午,和晚上。 沒有幾點鐘的概念。
返回美國後,我又想起了這件事。 這次我換了一個角度想問題。 山區的藏人以日光為唯一光源, 日出而作,日落而息; 生活雖然簡單,但是從容。
他們需要精細的時間劃分嗎? 每天把該做的勞務做完不就行了嗎?
反觀我們這些「文明人」: 每人一塊表,每人一本日程手冊, 每天上班,開會,接孩子…… 趕這個鐘,踩那個點,其中又有 多少時間是真正屬於自己的。
有人會說我掙錢多啊! 有人會說我生活質量高啊! 前者是事實;後者可不一定。
我們也許學不來山區藏人的 生活方式;但他們的生活也許 能給我們一些借鑒:如果能 自願地投入到一件有意義的 事情中而忘寢廢食, 那你一定有所追求。
|
留言列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