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
 

本文的引用網址:http://tw.myblog.yahoo.com/jw!xr4AW2yDQE68WO1bQZngjXRIGw--/article?mid=152339

 

 

 


 

誰在生活中沒有經受過極端痛苦的時光﹖誰從未在一生的某些時刻想到過放棄﹖

 

誰從來沒有感到過孤獨﹑極端的孤獨﹐並且有了失去一切希望的感覺﹖

甚至名人﹑富人﹑重要人物也免不了會有孤獨和深深痛苦的時光。

 

貝多芬經歷了一個悲傷﹑鬱悶和憂愁的時期。他的恩人﹑

並作為他第二個父親的一個德國王子去世了﹐貝多芬非常悲哀和沮喪。

年青的作曲家忍受了極度的缺少關愛。他的父親是個酒鬼﹐

經常在肉體上傷害他。後來因酒精中毒死在街上。

 

他的母親死得很早。他的骨肉兄弟對他從不輔助說明﹐

甚至在他感到病得快不行了時也那樣。

耳聾的症狀開始折磨他﹐為他帶來了焦慮與暴躁。

 

貝多芬只能借助於在耳中安放一種牛角製的小喇叭來聽取聲音。

他經常隨身帶一小本子﹐人們用書寫來與他交流。

貝多芬對此沒有耐心﹐也不去看對方的口型。

留意到了沒人理解他和想輔助說明他﹐貝多芬自己隱退了並躲避人們。

因此他獲得了憤世嫉俗者的名聲。由於所有這些﹐

作曲家深陷沮喪。他甚至想生不如死﹐還準備好了遺囑。

 

但是因為上帝不會忘記任何一個孩子﹐

貝多芬所需的援助之手來自一位年青的盲女﹐

她與貝多芬住在同一公寓。她在有一晚衝著貝多芬的耳朵說

“我願為見到月光而付出我的一切”。

 

聽了她的話﹐貝多芬感動得流淚了。不管怎麼說﹐

他終究還能看得見﹗不管怎麼樣﹐他還能夠譜曲並且寫在紙上﹗

 

貝多芬恢復並產生了強烈願望﹐

引導他要創作一首有史以來最美妙的樂曲-“月光奏鳴曲”。 

 

在月光奏鳴曲的主旋律中﹐旋律仿效模仿了貝多芬本人和他人扶著作為他朋友﹑

贊助人和恩人的德國王子的靈柩的緩慢的步伐音。

 

看著銀色的月光天穹﹐回憶著那位年青的盲女﹐探求著他摯友死亡的根由﹐

貝多芬陷入了深深的思慮之中。

 

有些音樂學者指出﹐在奏鳴曲第一樂章中其主旋律之所以一再重複﹐

可能就是含義“為什麼﹖為什麼﹖”或是其他相似含義德語的音節。

 

貝多芬在克服了悲傷﹑磨難和痛苦的多年之後﹐

迎來了其無與倫比的“第九交響樂”的“歡樂頌”﹐

這首貝多芬的傑作﹐使其卓越的作曲家事業得到了圓滿成功。

 

演出結束後﹐整個大廳全是熱烈地喝采﹑鼓掌﹑揮舞著帽子的觀眾。

“歡樂頌”表達了貝多芬對生命和上帝的感激之情﹐因為他沒有去自殺。

 

而所有這些都要感謝那位年青的盲女﹐

她激勵貝多芬用音符來演繹出了月光之夜。

月光的光芒把它們自己編織進了由奇妙﹑美好的旋律群組成的甜蜜曲調之中。

 

運用他的感覺力﹐貝多芬這位聾耳的作曲家通過其優美的旋律

為一位盲女孩﹐描繪了一幅她無法看到的沐浴在月光下的美麗之夜。 

 

 

 

本文感謝夢舟兒 Email提供

 

*此篇欲引用者可直接複製圖不必上傳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arrow
arrow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Kuokuo 的頭像
    Kuokuo

    女兒紅

    Kuoku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5) 人氣()